前言:配资杠杆官方网站
与其说杨坚费尽心思篡夺了北周的江山,不如说北周的宣帝宇文赟通过自毁式的荒唐行为,巧妙地为杨坚铺设了一条通向皇位的道路。宇文赟,这位年轻的帝王,在短短的统治生涯中,以一系列令人难以置信的行为展现了什么是“自毁前程”,同时也以个人的疯狂,将一个原本势头正盛的国家推入了深渊,成全了他人。可以说,宇文赟通过一系列“作死”的操作,成就了杨坚的“意外胜利”。
一、权力真空的“神助攻”
宇文赟的登基带有一种“躺赢”的成分。他的父亲宇文邕经过多年努力,终于统一了北方,国家前景一片光明。就在这个时候,宇文邕英年早逝,留下了一个充满潜力的帝国,交给了一个心智不成熟、行为偏激的年轻人——宇文赟。对父亲的去世,他没有丝毫悲伤,反而毫不客气地骂道:“死晚了”。这荒诞的开场白预示了他之后将做出更多令人瞠目结舌的决定。
展开剩余77%继位后的宇文赟,第一件事不是稳固政权,而是进行大规模的内部清洗。首先,他毫不犹豫地处决了对自己构成威胁的亲王齐王宇文宪,手段迅速而精准。接着,他将其他宗室亲王,如赵王宇文招等人,统统流放至偏远封地,宣称这是为了防止宗室篡位。然而,这一系列操作直接消耗了北周宗室的力量,几乎为空出了一个政治权力的真空地带。实际情况显而易见,这种“防篡位”的行为,实则为杨坚扫清了进入宫廷的障碍,堪称“神助攻”。假如宇文邕泉下有知,恐怕会气得再次暴毙。
二、“猪队友”的自我修养
如果说宇文赟清除宗室力量是为杨坚扫清了“硬件”障碍,那么接下来的荒唐行径则完全是在“软件”层面上摧毁了北周的统治基础。宇文赟如同一个继承了巨额财富却没有经营头脑的败家子,将父亲留下的政权挥霍一空。
首先,他对父亲的旧臣毫不留情,尤其是那些曾因忠诚而遭受过他嫌弃的王轨、宇文孝伯等人,统统送上黄泉。这些忠臣本应是国家的栋梁,却因为他一时的怒火,被毫不留情地剿除。王轨的遗言:“千年之后,人们自然会明白我的忠心”,反映了他内心的悲愤,也讽刺了宇文赟的无知与暴虐。
其次,宇文赟在个人生活上的糜烂及其对于制度的践踏更是让人无法直视。刚刚为父亲操办完丧事,他便迫不及待地接收了父亲的嫔妃,行为堪称禽兽。而更让人震惊的是,他竟然在短短一年后禅位给了年仅七岁的儿子,并自封“天元皇帝”,引发了“五后同朝”的历史怪象。这种对皇权的肆意亵渎不仅让朝臣迷茫,也让百姓彻底看清了他的真实面目——一个极度自恋、放纵欲望的统治者。他甚至下令宫外女子不得化妆,否则将会受到严厉“惩罚”,这一类荒唐行为让他与强盗无异。
政策上,宇文赟朝令夕改,先废除严刑峻法以示仁慈,结果犯罪率飙升,社会秩序极度混乱。紧接着,他又出台了更为严苛的《刑经圣制》,导致国家内外恐慌,百姓不安。这种政策反复的变动摧毁了朝廷的公信力,使得臣子们活在“天仗”阴影中,朝廷完全丧失了凝聚力。
三、杨坚:时势造就的“接盘侠”
宇文赟的种种荒诞举动,导致北周政权动荡不安,内部矛盾重重,民心渐失。虽然宇文赟也曾有过统一天下的野心,但他在位期间不断做出低级错误,甚至为了私欲逼迫权臣反叛。比如,他因占有宇文亮儿媳尉迟炽繁,致使宇文亮反叛,内外交困。
而杨坚,作为宇文赟的岳父,却在这一系列暴行中保持了惊人的冷静。他目睹宇文赟因为妻子的劝言而暴怒,甚至威胁要灭杨家满门,却始终表现得沉稳如水,毫不动摇。当宇文赟准备让郑译带兵南征时,郑译却力荐杨坚,这一推荐看似偶然,实则揭示了北周当时所需的能够收拾乱局的能人。而宇文赟出奇地同意了这一安排。杨坚因为“足疾”而拖延了出发,实际上,这一行为为后来的历史转折赢得了宝贵的时间。五天后,宇文赟突发疾病暴亡,年仅22岁。刘昉和郑译伪造了遗诏,将杨坚推上了辅政大丞相的位置。
可以说,杨坚的崛起不仅依赖于自身的政治才智,也得益于宇文赟的“鼎力相助”。如果没有宇文赟将北周内部搞得民心涣散、宗室削弱,杨坚无论如何也难以短短数年间完成从国公到皇帝的华丽蜕变。宇文赟用一生的荒唐为杨坚清理了所有的竞争者与潜在威胁,将一个烂摊子和巨大的权力真空“馈赠”给了他。
从这个角度来看,宇文赟不仅是北周的终结者,更是隋朝的“奠基人”,是杨坚上位的最大推手,虽然这一切发生得如此讽刺和荒诞。宇文赟的“至高权柄”确实是“偶然得之”,但他的失去和北周的覆灭,却是他自己一手策划的必然。
如果您对这段历史有不同的见解,或者想探讨更多细节,欢迎在评论区留言、点赞并转发本文。别忘了关注我@嘉林读书,获取更多深度历史解读!
参考文献:
《周书》(唐·令狐德棻等撰)
《资治通鉴》(宋·司马光撰)
发布于:天津市海通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